环境总暴露是反映暴露介质浓度和人群环境暴露特征的综合性、可比性标化指标,可以直接比较人群污染物多暴露途径的暴露量和贡献比。为了解我国居民污染物的环境总暴露特征,生态环境部“十三五”期间首次组织开展了我国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研究。继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汞、镉、砷、铅、铬五种金属的研究成果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基于铜、锌、镍、铁、铝、钒、硒、锰、银、钡十种金属的研究成果编著完成的《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研究报告(铜、锌、镍、铁、铝、钒、硒、锰、银、钡)》《典型地区居民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手册(铜、锌、镍、铁、铝、钒、硒、锰、银、钡)》正式出版。
该研究于2018-2019年开展,主要针对铜、锌、镍、铁、铝、钒、硒、锰、银、钡十种金属开展,是典型地区居民五种金属环境总暴露研究工作的延续。共完成太原、大连、上海、武汉、成都和兰州19个区/县3940名18岁以上居民的环境总暴露研究,发现我国典型地区居民十种金属环境总暴露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居民的环境总暴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铁、铝、锌、锰、铜、钡、镍、铬、硒、钒;二是金属环境总暴露介质均以膳食为主、贡献比为79.1~99.5%,暴露途径均以经消化道暴露为主、贡献比为92.2%~99.9%;三是金属环境总暴露量及贡献比存在地区、城乡、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四是金属环境总暴露特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结果呈现较一致的规律性,但量化结果存在差异。
环境总暴露研究尚处于探索性阶段,本研究获得的数据充实和完善了我国暴露评估领域基础数据。该研究不仅获得了我国居民金属的环境总暴露特征,同时还可为环境健康基准的制修订、污染物优先防控排序及风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对支撑环境管理和保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