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工业废弃物循环调控重点实验室
2023年12月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是全国首个国家和地方科研院所共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全省强科技行动实施以来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新建的首个重点实验室、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首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区域固废循环环境效应与优化调控、工业废弃物资源转化规律与减污降碳协同调控、固废设施运行性态演变与智能优化调控等方向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承担固体废物污染特性分析、特征污染物检测等分析检测业务。
联合国环境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环境技术转移与宣传示范基地
2022年1月挂牌成立,围绕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创造高品质生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立足于甘肃省自身优势,开展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高峰论坛与交流活动,更好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助推甘肃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23年3月10日挂牌运行,聘请生态环境厅系统专业精通、业务精湛、具有高级职称的6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累计联合培养18名兰州大学研究生(博士6名,硕士12名)。
甘南黄河上游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基地
2023年9月成立,拥有气象梯度观测塔、自动气象站、土壤入渗仪、涡动通量系统、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便携式流速综合测量仪、便携式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土壤二氧化碳和温湿盐浓度传感器等检测设备。可提供野外观测基地观测区域内湿地生态系统、气象要素、水环境等定位观测研究数据,明确区域生态系统基本变化特征、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
2023年12月由省生态环境厅批准成立,以“绿色转型决策支撑、生态文明制度创新、高质量发展咨询服务、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战略定位,面向甘肃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重点围绕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体系创新、环境经济与生态产业研究、环境法规与制度建设、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实践,提供综合性战略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引领下的环境管理科学决策。
甘肃省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2021年5月由省发展改革委批准成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污染现状调查,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针对黄河首曲湿地水源涵养、固碳、防风固沙、环境承载能力等要素及其生态功能的影响过程开展研究,为提升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提出策略;研究相关生态补偿机制,为全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呈现逐步向好的局面,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2019年由省发展改革委批准成立,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围绕我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要求,开展污染源详查,物理、化学、生物及复合新型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等相关研究,服务全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