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2月获得原环境保护部批准正式建设,2017年11月通过验收。依托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以实现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目标保障和风险防控为目标,重点提升野外大型模拟能力建设,风险评估,分类防控技术体系,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攻克地下水过程模拟、分类防控、优化调控难题和关键技术瓶颈,建立科研队伍和培养创新人才,将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水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服务于生态环境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动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科研及防治工作发展。
实验室主任:席北斗研究员/院长
实验室副主任:苏婧研究员、姜永海研究员、贾永锋研究员、臧永歌副研究员
(一)学术委员会
序号 |
姓名 |
职称 |
职务 |
专业 |
工作单位 |
1 |
朱利中 |
院 士 |
主 任 |
污染物多介质界面行为与调控技术 |
浙江大学 |
2 |
吴丰昌 |
院 士 |
顾 问 |
水质基准与标准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3 |
教 授 |
副主任 |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 |
||
4 |
胡 清 |
教 授 |
副主任 |
大数据与环境、城市环境工程研究 |
南方科技大学 |
5 |
石效卷 |
教 高 |
委 员 |
环境工程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6 |
李发生 |
研究员 |
委 员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7 |
姜 林 |
委 员 |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与修复 |
北京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
|
8 |
梁 鹏 |
教 高 |
委 员 |
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 |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
9 |
郑春苗 |
教 授 |
委 员 |
地下水污染模拟 |
南方科技大学 |
陈鸿汉 |
教 授 |
委 员 |
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 |
||
王金生 |
教 授 |
委 员 |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 |
||
宋献方 |
研究员 |
委 员 |
流域水循环与水环境 |
||
唐克旺 |
教 高 |
委 员 |
水生态修复、水文地质学 |
||
14 |
李文鹏 |
教 高 |
委 员 |
水文地质地下水管理 |
|
15 |
研究员 |
委 员 |
水文地质、地下水管理 |
||
张福存 |
研究员 |
委 员 |
水文地质、地下水管理 |
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 |
|
17 |
委 员 |
地下水修复 |
|||
18 |
王文科 |
教授 |
委 员 |
地下水动力学、地表-地下交互 |
长安大学 |
赵勇胜 |
教授 |
委 员 |
水文地质、地下水管理 |
||
吴吉春 |
教授 |
委 员 |
水文地质、地下水管理 |
||
郑 焰 |
教授 |
委 员 |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
||
何江涛 |
教授 |
委 员 |
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
||
郭华明 |
教授 |
委 员 |
地球化学、水文地质模拟 |
||
廖晓勇 |
教授 |
委 员 |
地球化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25 |
周连碧 |
教授 |
委 员 |
矿山修复 |
北京矿冶集团 |
蒲生彦 |
教授 |
委 员 |
地下水保护 |
(二)学科方向简介
按照“源头防”“过程控”“重点治”和“系统管”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思路,重点实验室设立四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1.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技术方向
建立地下水重点污染溯源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建立地下水重点风险源识别技术,构建特定区域内复合污染源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体系,研究地下水中新型污染物的识别与快速诊断原理与技术方法,为地下水重点污染源的防控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2.地下水污染过程模拟理论与技术方向
构建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污染过程模拟系统,阐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典型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三氮在地下水环境中运移、分布规律与转化机理,开发污染物在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的迁移转化模型,为系统开展重点污染源地下水污染过程识别与修复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模拟工具。
3.地下水污染分类防控理论与修复技术方向
建立不同污染源污染特征的分类防控理论,开展地下水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三氮污染物的阻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发廉价高效的地下水绿色功能修复材料、技术及成套化装备;构建“源头防,过程控,重点治”全过程监控的分类防控理论技术体系,为地下水污染源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提供技术方法。
4.地下水环境系统调控原理与优化管理方向
建立制定地下水环境质量基准、标准以及污染修复标准的技术方法;构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理技术方法,提出监控预警技术与事故应急机制;建立地下水环境系统优化调控理论,形成地下水污染防控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源头防、过程控、重点治”的系统化管理,为生态环境部地下水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二、科研项目
1.国家级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级别 |
项目(课题)名称 |
执行期 |
负责人 |
经费/ 万元 |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
1 |
项目 |
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 |
2018.01-2020.12 |
席北斗 |
9,377.2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
1 |
项目 |
东北重工业区场地复合污染综合治理技术与集成工程示范 |
2020.01-2023.12 |
谷庆宝 |
5,548.00 |
2 |
项目 |
制革类、铬化工类和电镀类场地污染土壤风险管控与修复技术 |
2018.12-2022.11 |
王兴润 |
5,149.00 |
3 |
项目 |
地下水典型有机污染物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 |
2022.10-2026.09 |
席北斗 |
4,050.00 |
4 |
项目 |
大型复杂石化场地污染原位阻断与协同治理技术 |
2020.01-2023.12 |
姜永海 |
2,391.00 |
5 |
项目 |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与场地安全利用监管技术和标准 |
2018.12-2023.03 |
李发生 |
1,302.00 |
6 |
项目 |
垃圾渗滤液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与新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 |
2023.01-2025.12 |
何小松 |
200.00 |
7 |
课题 |
田园综合体景观基础设施配置技术集成与示范 |
2019.11-2022.12 |
郑明霞 |
676.00 |
8 |
课题 |
厨余垃圾有机组分精细化利用及全量化消纳技术研究 |
2022.01-2024.09 |
李 翔 |
528.00 |
9 |
课题 |
重点行业地下水特征有机污染物识别及原位在线检测系统构建技术研究 |
2022.10-2026.09 |
袁 英 |
515.68 |
10 |
课题 |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羽精细刻画与污染精准溯源技术研发 |
2024.12-2027.11 |
余 红 |
360.00 |
11 |
课题 |
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评估标准体系及绿色创新治理模式 |
2024.12-2028.11 |
谷庆宝 |
346.00 |
12 |
课题 |
修复全生命周期评估单元过程数据库构建与方法 |
2022.10-2026.09 |
李发生 |
324.00 |
13 |
课题 |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多介质迁移转化及其环境效应 |
2023.12-2027.11 |
苏 婧 |
324.00 |
14 |
课题 |
有机污染物高温热脱附强化机制研究 |
2018.12-2022.11 |
马福俊 |
316.00 |
15 |
课题 |
场地修复过程中污染物多界面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
2018.12-2022.11 |
何小松 |
223.00 |
16 |
课题 |
沼液农用助剂创制、养分分级回收及安全利用技术 |
2023.12-2027.12 |
何小松 |
220.0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1 |
重点项目 |
垃圾填埋场自然稳定化全过程碳氮转化及典型污染物反应性迁移机制研究 |
2022.01-2024.12 |
席北斗 |
298.00 |
2 |
国合项目 |
基于风险分级的油田废弃物资源化及绿色低碳修复机制 |
2023.01-2027.12 |
席北斗 |
250.00 |
3 |
面上项目 |
生物氧化锰修复地下水中铊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 |
2020.01-2023.12 |
姜永海 |
61.00 |
4 |
面上项目 |
土壤不同团聚体组分原位固相有机质电子转移能力对增温的影响机制 |
2020.01-2023.12 |
檀文炳 |
61.00 |
5 |
面上项目 |
垃圾堆场腐殖质介导厌氧深度脱氯机制及定向调控 |
2021.01-2024.12 |
何小松 |
58.00 |
6 |
面上项目 |
填埋稳定化过程不同粒径组分原位固相腐殖质电子转移功能演变机制 |
2024.01-2027.12 |
檀文炳 |
49.00 |
7 |
面上项目 |
温度响应型过硫酸盐凝胶缓释材料控释机理及其对地下水中三氯乙烯长效修复研究 |
2025.01-2028.12 |
杨 昱 |
47.00 |
8 |
青年基金 |
不同添加剂强化热解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机理及其生态毒性评价 |
2019.01-2021.12 |
马福俊 |
20.00 |
9 |
青年基金 |
再生水DOM腐殖质电子穿梭效应对地下水中As释放影响机制研究 |
2020.01-2022.12 |
贾永锋 |
25.00 |
10 |
青年基金 |
用于地下水原位修复的过硫酸盐凝胶缓释材料释放性能及机理研究 |
2021.01-2023.12 |
杨 昱 |
24.00 |
11 |
青年基金 |
谷氨酸合成代谢定向调控堆肥有机氮形成偶合碳氮矿化削减机理 |
2021.01-2023.12 |
党秋玲 |
24.00 |
12 |
青年基金 |
硅化改性零价铁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氯代有机物的效能及机制研究 |
2022.01-2024.12 |
虞敏达 |
30.00 |
13 |
青年基金 |
地下水硝酸盐对地下水位回升的响应机制及其趋势预测研究 |
2023.01-2025.12 |
臧永歌 |
30.00 |
14 |
青年基金 |
微纳塑料对垃圾填埋场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
2024.01-2026.12 |
惠坤龙 |
30.00 |
15 |
青年基金 |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DOM-Cr络合特征及其在地下水中的反应性迁移机制 |
2024.01-2026.12 |
王 晖 |
30.00 |
16 |
青年基金 |
水稻土改良后 DOM 分子多样性对铁组分氧化生成轻基自由基的差异化介导机制 |
2024.01-2026.12 |
李晓东 |
30.00 |
2.地方技术服务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合同额/万元 |
土壤和地下水状况调查、能力建设及风险评估 |
|||
1 |
安徽省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第1包) |
孙源媛 |
1,865 |
2 |
衡水市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详细调查评估项目A包 |
姜 玉 |
1,545 |
3 |
包头铝业生产厂区及周边土壤和地下水调查评估项目 |
贾永锋 |
1,150 |
4 |
唐河污水库周边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环境调查项目(11月) |
杨 昱 |
1,050 |
5 |
鲁新煤矿开采对地下水资源与周边水环境影响评估 |
姜永海 |
990 |
6 |
曲靖市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项目 |
郑明霞 |
842 |
7 |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十堰)废弃矿山及尾矿库周边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项目建井、采样 |
姜 玉 |
829 |
8 |
广西涉镉等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调查项目-卫星遥感解译与调查采样 |
马福俊 |
818 |
9 |
广西壮族自治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二期)-1 |
何小松 |
798 |
10 |
广西涉镉等重金属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调查项目 |
马福俊 |
695 |
11 |
广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河池市6县、柳州市1县)源头防控成效评估-1 |
李 翔 |
682 |
12 |
湖南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
王兴润 |
663 |
13 |
安徽省淮北平原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查服务(第1包) |
袁 英 |
640 |
14 |
大理州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项目(二次) |
于靖靖 |
607 |
15 |
芜湖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监测项目 |
党秋玲 |
600 |
16 |
广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 因排查(南宁市5县、崇左市 2县)源头防控成效评估 |
谷庆宝 |
598 |
17 |
临沧市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项目 |
郑明霞 |
563 |
18 |
广西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项目 (2023年)——调查采样 |
谷庆宝 |
561 |
19 |
上杭蛟洋金铜产业园(蛟洋工业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 |
李 翔 |
485 |
20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项目(二次) |
孙源媛 |
484 |
21 |
北京市平谷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项目 |
周长志 |
438 |
22 |
怒江州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初步调查 |
张 驰 |
421 |
23 |
安徽省典型行业企业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 |
马福俊 |
400 |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方案编制、实施效果评估 |
|||
1 |
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椒江区块管委会椒江医化园区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与协同防治方案编制项目 |
姜永海 |
2,710 |
2 |
东风湖新区己内酰胺片区周边区域调查、评估及修复方案编制技术服务 |
马福俊 |
2,087 |
3 |
武穴市马口化工产业园土壤地下水调查评估和污染防控项目 |
姜永海 |
1,700 |
4 |
原煤气化工厂区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效果评估 |
马福俊 |
1,180 |
5 |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宜昌市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二期) |
郑明霞 |
1,099 |
6 |
抚州市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建设项目(二期) |
苏 婧 |
998 |
7 |
云梦县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与水环境智慧管理能力提升项目 |
郑明霞 |
979 |
8 |
原沈阳新城化工厂地块及周边区域环境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方案编制 |
王兴润 |
901 |
9 |
亳州市谯城区典型中药材种植区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实施项目 |
袁 英 |
775 |
10 |
攀枝花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合解决方案研究 |
姜永海 |
600 |
11 |
张化厂厂区综合治理项目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及原固废堆场固废处置方案 |
王兴润 |
500 |
12 |
艾仕得涂料系统(长春)有限公司地块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及修复方案编制 |
马福俊 |
430 |
三、科研成果
1.学术论文
序号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 |
论文期号、卷号、起止页码 |
发表年份 |
所有作者 |
1 |
Risk Control Values and Remediation Goals for Benzo[a]pyrene in Contaminated Sites: Sectoral Characteristics, Temporal Trends, and Empirical Implications |
Environ. Sci. Technol. |
57, 5, 2064–2074 |
2023 |
Jingjing Yu, Huilong Luo, Bin Yang ,et al. |
2 |
Unlocking the potential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with phosphate on ball milled zero-valent iron reactivity: Implications for radioactive metal ions removal |
Water Research |
260 (2024) 121912 |
2024 |
Sheng Deng , Yu Yang, Xu Han ,et al. |
3 |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in landfill and adjacent groundwater environments: Occurrence, mechanism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a |
Water Research |
255, 121498 |
2024 |
Renfei Li, Beidou Xi, Xiaowei Wang ,et al. |
4 |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landfill leachate:Concurrence, removal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
Water Research |
245, 120566 |
2023 |
Xiao-Song He, Qi Pan, Bei-Dou Xi ,et al. |
5 |
Leachate leakage enhances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richness but decreases Proteobacteria and weakens stable microbial ecosystem in landfill groundwate |
Water Research |
243, 120321 |
2023 |
Hao-qun Sha, Zhen-hai Liu, Yue Sun ,et al. |
6 |
Unveiling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The role of nitrogen-doped biochar in enhancing Fe(VI) catalysis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486 (2024) 150263 |
2024 |
Sheng Deng, Xu Han, Ningqing Lv ,et al. |
7 |
Insight into spatial variations of DOM fractions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 a mesoscale lowland river watershed |
Water Research |
258, 121797 |
2024 |
Hong-Yu Ding, Jing Su, Yuan-Yuan Sun ,et al. |
8 |
Rapid capture of perfluorooctanoic acid and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via the ‘mesh trap’ of triazine-based polymer network: Mechanism and photocatalytic regeneration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2025,483:136698 |
2024 |
Boru Gao, Lairong Wu, Shaokang Li ,et al. |
9 |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landfill leachate: Composition, transformation, and their coexistence characteristics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465, 133081 |
2024 |
Jing Zheng, Xian-Ge Wang, Yue Sun ,et al. |
10 |
Co-migration behavior of toluene coupled with trichloroethylene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pristine groundwater ecosystems - A mesoscale indoor experiment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471 (2024) 134248 |
2024 |
Shuxuan Wu, Yu Yang, Zhifei Ma ,et al. |
11 |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plastics and heavy metals in leachate: Implications for landfill stabilization process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480, 135830 |
2024 |
Jiabao Chen, Lin Huo, Ying Yuan ,et al. |
12 |
New insight into the functional group mechanism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lexation between DOM and Cr(III) in landfill leachate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466, 133210 |
2024 |
Hui Wang, Ying Yuan, Wenbing Tan,et al. |
13 |
Aerobic Fe transformation induced decrease in the adsorption and enhancement in the reduction of Cr(VI) by humic acid-ferric iron coprecipitates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478, 135595 |
2024 |
Hui Wang, Fengping Liu, Yankun Zhang,et al. |
14 |
Iron-modified carriers accelerate biofilm formation and resist anammox bacteria loss in biofilm reactors for 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mmox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394,130223 |
2024 |
Genwang Chang, Jinjin Yang, Xiang Li ,et al. |
15 |
The mechanism of microbial community succession and microbial co-occurrence network in soil with compost application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906, 167409 |
2024 |
Yu-Xin Wang, Xie-Yang Liu, Hui-Hui Di ,et al. |
16 |
Larger aggregate formed by self-assembly process of the mixture surfactants enhance the dissolution and oxidative removal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contaminants in aquifer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912, 169532 |
2024 |
Kun-Hao Wei , Yi-Ming Zheng, Yue Sun ,et al. |
17 |
Kitchen compost-derived humic acid application promotes ryegrass growth and enhances the accumulation of Cd: An analysis of the soil microenvironment and rhizosphere functional microbes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919, 10879 |
2024 |
Bing Kou, Tingqiao Yu, Jun Tang ,et al. |
18 |
New insights into the stages of cadmium remediation in ryegrass enhanced by kitchen compost-deriv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Activation, absorption, and storage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955, 177138 |
2024 |
Bing Kou, Lin Huo, Minyi Cao ,et al. |
19 |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the 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ies of soil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to long-term wastewater irrigation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933, 173114 |
2024 |
Yiman Gao ,Yuan Zhang ,Xiaoyuan Ge ,et al. |
20 |
Prediction of sulfate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in areas with complex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923, 171312 |
2024 |
Yushan Tian,Quanli Liu,Yao Ji ,et al. |
21 |
Transform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uring groundwater arsenite removal using air cathode iron electrocoagulation |
Chemosphere |
358, 142083 |
2024 |
Ying Yuan, Jiabao Chen, Hao Zhang, ,et al. |
22 |
Applying kitchen compost promoted soil chrysene degradation by optimizing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370, 122761 |
2024 |
Bing Kou, Lin Huo, Minyi Cao ,et al. |
23 |
Differential carbon accumulation of microbial necromass and plant ligninbv pollution of polvethvlene and polvlactic acid microplastics in soil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358 (2024) 124504 |
2024 |
Hong Yu, Haixia Liu, Ke Yang ,et al. |
24 |
Crucial role of humic substance type in Cr(VI) reduction by humic substance-Fe(III) coprecipitates but not in adsorption |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363, 125057 |
2024 |
Hui Wang, Xueying Gong, Yankun Zhang ,et al. |
25 |
Towar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steel production by substituting pulverized coal and coke with biochar |
ACS ES&T Engineering |
4, 1253-1255 |
2024 |
Wenbing Tan, Beidou Xi |
26 |
Toward sustainable urine resource management: denitrification purification with simultaneou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H2O2 production |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
12, 14568-14570 |
2024 |
Wenbing Tan, Beidou Xi |
27 |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microplastics and di-n-butylphthalate on photosynthesis and quality of spinach |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 Innovation |
36, 103808 |
2024 |
Yangyang Wang ,Cheng Wang ,Shuang Geng ,et al. |
28 |
Effect of Eisenia foetida on enzyme activity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phyto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oil using three plant species |
Applied Soil Ecology |
2025,206:105802 |
2024 |
Xiang Li, Junhua Hou, Jinjin Yang ,et al. |
29 |
Molecular response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aquifer to landfill leachate leakage |
ACS EST Water |
4, 9, 3931–3942 |
2024 |
Xian-Ge Wang,Wei He,Xian-Jiang Zeng ,et al. |
30 |
Promotion of polyhydroxyakanoates-producing granular sludge formation by lactic acid using anaerobic dynamic feeding process |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395,84-94 |
2024 |
Jiaxing Xi, Wenjie Fang, Huihui Zhang ,et al. |
2.发明专利
序号 |
国别 |
专利名称 |
授权年份 |
专利号 |
全部发明人 |
1 |
中国 |
一种腐殖酸-蚯蚓-半焦碳土壤改良技术方法 |
2022 |
ZL202010444403.0 |
李翔;王雷;席北斗等 |
2 |
中国 |
一种菌剂乳化激活的技术方法 |
2022 |
ZL202010443428.9 |
李翔;王雷;席北斗等 |
3 |
中国 |
一种土壤养分优化调控技术方法 |
2022 |
ZL202010443426.X |
王雷;席北斗;李翔等 |
4 |
中国 |
一种微生物土壤层弥散混合接种的柱塞泵 |
2023 |
ZL202010975033.3 |
李翔;王雷;闫政等 |
5 |
中国 |
基于 GA-BP 神经网络的页岩气开发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 |
2023 |
ZL202010714908.4 |
李翔;左朝晖;李绍康等 |
6 |
中国 |
一种应用数值模拟的地下水污染源空间综合识别方法 |
2023 |
ZL202110637905.X |
郑明霞;苏婧;傅雪梅等 |
7 |
美国 |
一种基于瘤胃仿生原理的一体式两相厌氧干发酵反应器 |
2023 |
Us11,618,871B2 |
郑明霞;苏婧;席北斗等 |
8 |
中国 |
一种花坛式庭院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2022 |
ZL 2021 1 1158336.7 |
郑明霞;何小松;虞敏达等 |
9 |
美国 |
地下水中有机酚污染修复方法 |
2022 |
Us11,530,145B2 |
郑明霞;何小松;虞敏达等 |
10 |
中国 |
一种应用数值模拟的地下水污染源空间综合识别方法 |
2023 |
ZL 2021 10637905.X |
郑明霞;苏婧;傅雪梅等 |
11 |
中国 |
一种花坛式庭院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2022 |
ZL202111158336.7 |
郑明霞;何小松;虞敏达等 |
12 |
美国 |
地下水中有机酚污染修复方法 |
2022 |
Us11,530,145B2 |
郑明霞;何小松;虞敏达等 |
13 |
中国 |
一种包裹生物炭的生物炭-锰复合材料及制法和应用 |
2023 |
ZL20211515922.2 |
姜永海;杨昱;张良静等 |
14 |
美国 |
用于从地下水去除苯酚污染的中性材料、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
2022 |
US11,535,543 B2 |
姜永海;廉新颖;席北斗等 |
15 |
中国 |
一种改性纳米零价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23 |
ZL202210870230.8 |
邓圣;杨昱;姜永海等 |
16 |
中国 |
一种温度响应型过硫酸盐缓释凝胶及制法和应用 |
2023 |
ZL 2021 1 1306296.6 |
邓圣;杨昱;吴叔璇等 |
17 |
中国 |
一种生物炭负载铁基纳米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2023 |
ZL 2022 1 0408132.2 |
颜湘华;王兴润;潘虹等 |
18 |
中国 |
一种促进重质石油污染土壤热处理修复的方法 |
2023 |
ZL 2021 1 0971992.2 |
谷庆宝;刘钰钦;马福俊等 |
19 |
中国 |
一种基于FE-TOPSIS技术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法 |
2023 |
ZL 2022 1 1359487.3 |
籍瑶;刘庆庆;刘玥等 |
20 |
中国 |
基于IFFDCCP方法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法 |
2023 |
CN202210863045.6 |
籍瑶;苏婧;赵健等 |
21 |
中国 |
一种地下水潜在污染风险源识别方法 |
2024 |
ZL 2020 1 0455273.0 |
李翔;李绍康;杨津津等 |
22 |
中国 |
一种一键式自动采集的地下水取样装置 |
2024 |
ZL 2023 1 1045976.6 |
姜永海;杨昱;韩旭等 |
四、获奖情况
序号 |
年度 |
奖项类别 |
获奖项目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1 |
2023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一等奖 |
席北斗(第三完成人) |
2 |
2017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席北斗(第一完成人) |
3 |
2014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有机废物生物强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环利用技术 |
二等奖 |
席北斗(第一完成人) |
4 |
2023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地下水污染精准识别与系统防治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一等奖 |
席北斗 |
5 |
2023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一等奖 |
李 翔 |
6 |
2021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河流-地下水系统污染精准识别与协同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一等奖 |
苏 婧 |
7 |
2016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强化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一等奖 |
席北斗 |
8 |
2024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有机污染系统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马福俊 |
9 |
2023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危险废物重点风险源渗漏精准阻控与地下水污染协同修复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杨 昱 |
10 |
2022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河湖地下水回补污染风险识别与防控技术开发及应用 |
二等奖 |
贾永锋 |
11 |
2019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地下水污染风险监控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李 翔 |
12 |
2019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历史遗留冶金废渣堆场地下水污染系统防控与修复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姜永海 |
13 |
2019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有机废物制肥重金属移除和钝化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二等奖 |
何小松 |
14 |
2018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湖泊营养物水质标准制定与营养盐系统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二等奖 |
苏 婧 |
15 |
2018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有机化学品泄漏场地快速诊断与可视化表征技术及在修复中的应用 |
二等奖 |
李发生 |
16 |
2016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石油污染土壤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及油田应用示范 |
二等奖 |
李发生 |
17 |
2023 |
环境技术进步奖 |
土壤-地下水污染监控预警与处置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 |
二等奖 |
李 翔 |
18 |
2021 |
环境技术进步奖 |
有机废物制备腐植酸肥关键技术研发及增肥净土应用 |
二等奖 |
何小松 |
五、开放交流
(一)国际合作
土壤地下水所依托“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和“松花江-辽河流域地下水风险评价及风险防控策略研究”等相关合作项目,同美国、俄罗斯、韩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等众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土壤地下水领域的交流,并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合作国家 |
合作项目 |
时间 |
意大利 |
北京市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标准制定 |
2008 |
俄罗斯 |
耐寒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合作研究 |
2008 |
韩 国 |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 |
2009 |
意大利 |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
2009 |
加拿大 |
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指南 |
2011 |
美 国 |
中美地下水合作项目 |
2012 |
意大利 |
污染场地国际案例研究和工业场地修复手册制定 |
2013 |
意大利 |
石油化工类污染场地修复和技术支持项目Ⅱ期 |
2013 |
德国、英国 |
松花江-辽河流域地下水风险评价及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
2013 |
加拿大 |
基于风险分级的油田废弃物资源化及绿色低碳修复机制 |
2023 |
美 国 |
垃圾渗滤液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与新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 |
2023 |
1. 2019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2019年11月28-30日在西安召开“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邀请了我国及部分国外在地下水污染防控和修复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就地下水污染防控和修复技术领域的研究前沿、重要进展及发展规划进行交流,内容涉及地下水污染调查、模拟技术与方法、地下水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与方法、石化行业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矿山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与方法、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防控(防渗阻断)技术、地下水污染修复实例分析研究、地下水污染防治标准及规范共7个专题。
2. 2023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2023年4月13日至16日,2023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中国环科院西南分院(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中国发明协会绿色低碳环保分会、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等17家单位协办。
3. 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
2024年11月9日-11日,在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指导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常州大学等21家单位在江苏常州召开2024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学术会议。来自国际和国内各地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学术前沿进展与创新成果,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产业界400余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及从业人员参加此次会议。
六、人才培养
生态环境部地下水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现有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17人,有留学经历人员10人,有3人获得人才称号,其中姜永海获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苏婧、王兴润获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称号,何小松获得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称号。培养博士后10余人,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