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检验联合研究(二期)课题研究成果成效,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助力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按照联合研究管理办公室的部署要求,12月26日至27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二期)课题验收会。会议由长江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宋永会主持。
验收会上,长江联合研究(二期)各课题围绕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成果产出应用及成效、科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及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照任务书及验收要求,审查相关材料,经质询与讨论后一致认为,长江联合研究(二期)启动两年多来,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丰硕成果,有效支撑了各省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
与会领导
会议指出,长江联合研究是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部和中国三峡集团部企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的一项重要科技工程。在生态环境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联合研究管理办公室的悉心指导下,在三峡集团、地方政府、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项目汇聚了300余家优势科研单位的5000余名优秀科研人员,聚焦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重点任务,设置了六大专题19个课题,紧紧围绕科技支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一个目标,牢牢把握联合研究和管理支撑两条主线,共产出了7大类1800余份成果。积极向全国人大、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生态环境部等报送多份重大政策建议、报告,为长江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
与会专家
会议强调,各方要根据专家意见和会议要求,继续做好联合研究标志性成果的总结凝练和大集成工作。在成果凝练和集成创新过程中,既要点面结合,又要聚焦亮点,形成一批有显示度、可推广、可复制的标志性成果,在“大成果”的凝练提升方面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各课题作汇报
会议要求,联合研究要深刻把握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赋予生态环境领域科技的新内涵和新使命,在充分衔接一期、二期成果和广泛征集科技需求的基础上,持续发挥长江中心的平台枢纽作用,将联合研究已经形成的“专家跟踪指导”“前店后厂”等良好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继续发挥下去,紧密联合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地方有关部门,充分发挥“1+1>2”作用,面向管理需求加强集成科技创新,积极研究提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下一步重大项目建议,充分发挥科技在长江大保护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中的支撑作用。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水生态环境司、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三峡集团有关负责同志和代表,各课题负责人及技术骨干,长江中心运管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