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机载生态系统通量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交流会
生态所
|
2025-01-09 17:02:00
为促进无人机涡动协方差通量观测技术在我国生态系统碳汇、干旱环境水循环蒸散发监测与评估等相关行业与科研领域的推广及应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环科院)于2025年1月4日至5日组织召开了机载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观测与数据处理技术交流会。
会议合影
会议邀请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广西大学、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生态系统碳汇观测、多源数据融合、生态系统过程模拟、机载通量数据处理等议题展开学术交流与技术探讨。会议的第一阶段由来自中国环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享了通量观测与数据处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多源观测数据与机理模型的地表过程模拟、绿洲-荒漠相互作用的高时空分辨率模拟、全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与长期碳汇机制、全球陆地和地下水储量数据的融合、重建及降尺度等。
专家汇报
会议的第二阶段由中国环科院生态研究所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用于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观测与评估的固定翼和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结合多个应用案例,讲解了无人机载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观测原理、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及应用情况。
中国环科院研制的固定翼无人机生态系统通量监测系统(左)与多旋翼无人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系统(右)
本次会议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端生态环境水循环关键参量监测设备与物联网监测系统研制和示范”(2023YFF1303500)支持,促进了生态系统碳、水、热通量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