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

发布时间:2021-01-19

 

1. 基本情况

本学科2014年开始招生,共有博、硕士研究生骨干导师10人,学科组长为吴丰昌院士。学科面向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主战场,追踪国际前沿,经过持续努力,现已形成生物效应、生态毒理、环境风险评估3个特色学科方向。

2. 定位与目标

本学科立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国家需求,围绕环境生物学技术、环境污染物毒理、环境暴露与健康、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等领域,重点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培养科研创新与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实现进入国际同类特色学科先进行列的目标。

3. 优势与特色

    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本学科面向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风险防控重大需求,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基地等多级科研平台,围绕水、土壤、大气环境污染物致毒分子机理、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揭示污染物健康与生态毒性的关键分子变化和信号传导过程,建立化学物质毒性效应高通量评价方法和技术平台,牵头编制我国首批水质基准制定技术指南与国家水质基准文件,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本学科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4. 国内外影响

近年,本学科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聚焦于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研究领域,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制定各类国家或行业等技术导则或标准12项,出版论著6部,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环境基准工作业务化、支撑了我国化学物质风险管理以及《环境保护法》、“水十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政策法规的制修订,以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履约,社会效益良好。

近年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自然基金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课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在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30余人次,获国内外同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