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走进环科院 > 研究员
王宗爽
个人简历
 

【基本信息】

姓名:王宗爽

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生态环境标准及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大气污染防治

电话:010-84915203

Emailwzoshuang@163.com

【教育经历】

1997-092001-07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环境监测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2001-09¬2004-07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 获理学硕士学位

2010-092013-07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经济与管理专业 获理学博士学位

2016-082017-09 美国杜克大学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04-072007-09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 实习研究员

2007-10至今 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2017-112018-09 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借调 负责标准管理

【科学研究】

公开发表各类科技论文69篇,代表性论文情况如下:

[1]Zongshuang Wang, Jungang Lv, Yufei Tan, et al. Temporospatial variations and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ozone concentrations to nitrogen dioxide, sulfur dioxide, particulate matters and carbon monoxide in ambient air, China.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2019(2);

[2]KaiLuo, RunkuiLi, ZongshuangWang,et al. Effect modif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and daily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by air pollutants in three Chinese citie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7, 230(11): 989-999;

[3]Hongbing Deng, Ouyang Yang, Zongshuang Wang, Considerations of applicable emission standards for managing atmospheric pollutants from new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orld Ecology, 2017, 24(5):427-432. ( Corresponding author);

[4]王宗爽,徐舒,安广楠等.铅大气污染物环境保护标准限值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39(09):3163-3170;

[5]梅梅,徐大海,朱蓉,王宗爽,基于城市大气环境荷载指数的大气污染排放变率估算.中国环境科学.2020,40(02):465-474

主持或参与多项重大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代表性标准如下:

[1]国家大气污染物制定技术导则(HJ 945.1-2018),排名第2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排名第2

[3]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 27630-2011),主要参与人

[4]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2016),排名第1

[5]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573-2015,排名第2

[6]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2015),排名第 2

[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排名第3

[8]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770-2014) ,排名第2

[9]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 ,排名第2

[10]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排名第2

[11]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 排名第2

[12]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主要参与人

[13]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25.42014,主要参与人

【社会工作】

[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数据标准与信息共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基准与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

[3]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医药健康专家委员会 委员

【荣誉奖励】

[1]《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证书编号2020JBR314-1-2,排名第2

[2]《有色金属无机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处理技术规范》(GB 31573-2015YS/T 1169-2017YS/T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19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证书编号:中色协科字【2019212-2019056-R02,排名第2

[3]《铝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17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证书编号:中色协科字【2017213-2017043-R05,排名第5

[4]《燃煤氮氧化物排放与控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5年中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证书编号:KJ2015-1-01-G09,排名第9

[5]《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7-2010》,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1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证书编号:中色协科字【2013214-2013229-R06,排名第6

[6]GB 26132—2010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3—2010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证书编号:2013-58-2-16-R02,排名第2;

[7]《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6171-20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4,证书编号:2014-56-2-09-R04,排名第4;

[8]黄金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国黄金工业协会,2020年中国环境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证书编号2020HJ029-R07,排名第7

[9]《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6451-201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4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 4,证书编号:2014-56-3-19-R04,排名第4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

[1]基于复合生物炭的土壤调理剂 (专利号:ZL 2020 1 0511359.0),排名第1

[2]一种家用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工艺(专利号:ZL 2020 1 0599830.6),排名第1

[3]用于土壤改良生物炭制备工艺及设备 (专利号:ZL 2020 1 0504613.4),排名第1

[4]利用生物炭进行土壤改良的方法(专利号:ZL 2020 1 0535475.6),排名第1

[5]用于除去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炭基吸附剂(专利号:ZL 2020 1 0547011.7),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