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环科院

首页 > 走进环科院 > 组织机构 > 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所 > 科研进展

开展降雨对面源污染物迁移机制的影响研究

  • 日期:2025-04-27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依托主持的重点研发项目课题“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技术与应用示范”,应用人工降雨探究面源污染物迁移机制,具体工作包括开展人工降雨装置率定,重庆永川区、常州金坛区进行人工降雨正式实验

试验分别完成了农用地(水稻田和果园)中雨和暴雨的试验,包括裸地共 23 个点位 92 场降雨;在散养畜禽养殖区域进行了 7 个点位 42 场中雨和暴雨的实验。完成了土壤样品和径流样品的采集工作,现场植被类型和坡度调查。目前已对重庆永川区部分径流水样完成了测定和分析。

通过设定适合三个示范区的不同降雨强度、降雨高度、降雨时长,分析人工降雨装置的雨强准确性、均匀度准确性及均匀度分布,发现随雨强增加该装置的雨强实测值越接近理论值,4m 降雨高度均匀度大于 2m ,且均匀度在 80% 左右,该装置率定结果为实际应用人工降雨研究面源污染提供了参数设定依据。


图1 自制的雨量筒装置及其布设


图2 不同降雨高度下各降雨强度实测值、理论值对比和不同降雨时长下降雨强度变化


图3 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下均匀度变化情况

分享到微信
×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