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首页 > 科技创新 >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江分院 > 主要科研团队
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江分院

主要科研团队

1、水生态调查与监测

开展长江全流域水生态调查,涵盖长江一干八支、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滇池等重点湖库及入湖支流,监测指标包括底栖动物、浮游动物等水生生物指标和生境指标。

团队人员:胡圣、彭玉、张静、黄杰等

2、流域水生态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开展全流域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系统的调查评估,研究确定重要水体与指标的水生态基准值;完善水生系统生境、生物、功能多要素耦合的水生态基准理论与生态学原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长江流域水生态评估标准体系,全力支撑长江流域水生态修复、考核与监督管理。

团队人员:王英才、李瑞雯、袁赛波、孙赫英等

3、水生态先进技术装备研发

自主研发Algapro 20s浮游藻类智能监测系统,打破藻类识别对专业人力资源的依赖,为实现大规模、高密度的藻类监测和水生态在线监测奠定基石。2021年被纳入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推荐成果目录,已申请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受到人民网、科学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目前已开展市场化推广。

团队人员:王英才、彭玉、李斌等

4、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综合治理

编制长江流域、西南诸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针对重点流域、区域提出优先实施的治理与修复方案。开展流域省区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调研,协调推进流域规划落地实施。针对长江流域湖泊及水库水生态系统失衡,蓝藻水华频发,水生植被衰退等一系列典型水生态问题,提出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机制与路径。

团队人员:刘孝富、黄小龙、刘昔、丁家琪等

5、入河排污口设置与管理

承担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技术支撑工作,科学规范支撑长江局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技术审查,开展排污口排查、布局优化及规范化建设。

团队人员:黄小龙、杨超、杨翔等

6、重大水利工程生物防治与监管

针对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水利工程淡水壳菜、着生藻类等生物入侵和生物污损问题,开展流域污损生物的监测评估、应急处置与综合防控治理研究。建立健全流域重大工程生态效应监管机制,推动流域重大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全过程精细化监管。

团队人员:李天翠、彭玉等

7、流域(水体)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平台

综合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等立体监测手段,构建空天地协同观测的关键水生态环境参数反演模型以及水华风险预测预警模型。以时空分布方式呈现多维度、多视角、多尺度呈现水生态变化趋势,实现水库全面监测、重点断面水质异常和水华风险的协同预警,提升水质异常和水华暴发事件的监测和应急响应效率,综合保证河湖水质安全,为构建实时生态监测体系、提升机动监测能力、有效防范应对潜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团队人员:刘孝富、徐杰、黄小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