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陈建华
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大气环境化学
Email:chenjh@crase.org.cn
【个人履历】
教育经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 成都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监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 四川大学,城建环保学院环境监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2018.03至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大气环境观测和成因分析领域 研究员 首席专家
2015.01~2018.0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 研究员
2003.06~2014.1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所 研究员 首席专家助理
1999.07~2003.06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5.03~1996.08 国家医药管理局四川抗生素工业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
1. 城市和区域气溶胶污染特征、污染成因和来源解析研究
2. 扬尘污染源排放特征、排放因子和防控对策研究
3. 大气污染源排放监管技术研究
代表性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基于用电的大气污染智慧监管研究,2022-2025,主持
横向,秦都区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污染源分析与实验中学站点评估项目,2024-2025,主持
横向,广州市空气质量中长期提升规划研究,2022-2023,主持
横向,密云区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减排操作指导书编制项目,2022-2023,主持
横向,淮北市重点污染源管控及PM2.5污染防控方案研究,2022-2023,主持
横向,朝阳区建筑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调查研究,2021-202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低温基质隔离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臭氧与烯烃的化学反应机制,2012-2016,主持
环保部环保公益项目专题,典型行业环境PCDD/Fs 人体暴露评估技术研究, 2013~2016主持
环保部环保公益项目,SO2削减对酸雨重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价途径研究,2008~2012,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气颗粒物吸湿性及其对沉降影响的现场观测和实验模拟研究,2007~2010,主持
国家科技部社会公益项目,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源信息平台构建和示范研究,2003~2006,主持
环保部环保公益项目,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及总量控制研究,2015~2018,课题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与重点行业管控技术研究示范,2019~2022,骨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与制修订关键技术方法体系研究,2016~2020,骨干
代表性论文
Yuefan Zhang, Jianhua Chen*. et a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water-sprinkling in controlling urban fugitive road dust based on TRAKER method: A case study in Baoding,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23,124,725-744
Dong Li, Jianhua Chen*, Zhongyang Gao, Yuefan Zhang, Jian Gao, Kai Zhang, Shuang Zhu,A case of study about the dust emission from urban roads with combined methods of AP-42 and TRAKER,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12(2021)101051
Xiaolu Yang, Jianguo Deng, Dong Li, Jianhua Chen∗. et al. Transient Species in the Ozonolysis of Tetramethylethen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20, 95: 210-216
Jianguo, Deng. Jianhua, Chen*. Chunmei, Geng. et al. The Overall Reaction Process of Ozone with Methacrolein and Isoprene in the Condensed Phase. J. Phys. Chem. A, 2012, 116 (7):1710–1716.
Chen, jianhua. Wang,Wei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oad Dust Loadings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Resuspens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1, 184:1693-1709.
Chen, Jianhua. Wang, We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gaseous pollutants near a main traffic line in Beij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tmospheric Research, 2009,94:470-480.
Jianhua Chen, Hongfeng Zheng, Wei Wang, Hongjie Liu, Ling Lu, Linfa Bao, and Lihong Ren, A Method for Road Surface Dust Collection and Aerodynamic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ation, China Particuology. 2006,4,(6): 300-303,.
Chunmei Geng,Jianhua Chen, Xiaoyang Yang. et al. Emission factor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from domestic coal combustion in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4,26(1):160-166
Lihong Ren, Renjian Zhang, Zhipeng Bai, Jianhua Chen, Aircraft Measurements of Ionic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in PM2.5 over Eastern Coastal Area of China,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2012,12
Wenjie Zhang, Wei Wang, Jianhua Chen, et al.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possible markers of different sources in the Ordos Region, Inner Mongolia, Chi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0,408:624–635
Wu, Gang,Du, Xin,Wu, Xuefang ,Fu, Xiao,Kong, Shaofei,Chen, Jianhua,Wang, Zongshuang,Bai, Zhipeng,Chemical composition, mass closure and sources of atmospheric PM10 from industrial sites in Shenzhen, 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8.1,25(8):1626~1635
李政,陈建华*等,基于企业用电数据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究进展,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3,13(2):510-516.
迟翔予,陈建华*等,气溶胶吸湿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光学特性的影响,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3,13(6):2081-2091
武亚凤,陈建华*,钟连红,燃煤污染源排放颗粒物采样方法实验室比对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11-19
李冬,陈建华*,张月帆,高忠阳,高健,张凯,竹双,道路扬尘中PM2.5粒度乘数的测定方法及特征,环境科学,第42卷第4期2021年4月,1642-1648
李冬,陈建华*,张凯,吕文丽,张月帆,保定市春季道路扬尘颗粒物中碳组分特征及来源分析,环境污染与防治,2020,42(10),1293-1297
李冬,陈建华*,张月帆,高健,张凯,竹双,道路扬尘排放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11(3):537-545
张月帆,陈建华*,李冬,高健,道路扬尘控制措施及其效率评估研究进展,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11(5):845-854
陈建华,薛文博,周扬胜,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城市管理对策研究,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5.9,5(05):401~406
陈建华,邓建国,耿春梅,低温下丙烯与臭氧化学反应机制,环境化学,2013,32(10),1827-1833
武亚凤,陈建华*,蒋靖坤,邓建国,马子珍,钟连红 燃煤电厂细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特征,环境科学研究,2017.8,30(8),1174-1183
武亚凤,陈建华*,钟连红等. 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排放特征和控制现状[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5,7(3):268-277.
武亚凤,陈建华*,二噁英的污染现状及健康效应,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6.05.6(03):229-238,引用3次
杨晓璐,陈建华*,丁磊,耿春梅,张国宁,武雪芳,低温基质隔离研究凝聚相中α-蒎烯臭氧化反应过程,环境科学研究,2015.11.28(11):1711~1719,EI
王轩,陈建华*,耿春梅,北京冬季气溶胶吸湿性的观测与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5,31(3),322-328,引用3次
杨晓璐, 陈建华*, 邓建国,烯烃臭氧化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环境化学,2013.11, 32(11),2050-2058,引用5次
邓建国,陈建华*,刘红杰, 基质隔离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臭氧与乙烯的反应机制,环境科学研究,2012,25(1)
任丽红,陈建华*,白志鹏,海南五指山和福建武夷山降水离子组成及来源,环境科学研究,2012,24(4)
王轩,陈建华*,陈建民等,实验室发生气溶胶吸湿特性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11.6,24(6),30-40
王轩,陈建华*,王玮,气溶胶稀释特性研究现状,中国粉体技术,2010,16(1)
专著
SO2削减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与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第一作者
二噁英类污染物的人体暴露评估,中国环境出版社,2016,主编.
【教学工作】
共培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7人,已毕业4人。
【社会工作】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外聘教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委员
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
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颗粒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
【荣誉奖励】
2008年,“亚洲棕色云综合影响及我国应对战略研究”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
2009年,“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源信息平台构建和示范研究”获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