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uxinhua.jpg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院 > 师资队伍 > 环境工程 > 硕士生导师

刘新华

  

  【基本信息】

  姓名:刘新华

  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个人履历】

  教育经历

  19799-19837 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专业,学士

  19939-19961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职研究生,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硕士

  主要工作经历

  1983.08-1995.12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1989.9

  1996.12-2001.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中心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6.12

  2001.11-2010.12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放废室副主任,研究员(2011.12

  2010.12-2019.02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放废部主任,二级研究员(2012.5

  2019.2-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首席专家,二级研究员

  【科学研究】

  代表性研究项目

  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调研报告,中国科协“2019年全国十佳调研报告”,排名第一,2019,刘新华、魏方欣等

  秦山地区放射性水平及相关要素航空检测,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奖,部级一等奖,排名第七,199696-1-007-7,顾仁康等

  我国核电厂放射性核素源项框架体系构建及应用,环境保护科技奖,部级二等奖,排名第一,2019KJ2019-2-21-G01,刘新华、方岚等

  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放射性近零排放技术研究,环境保护科技奖,部级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KJ2016-2-05-G01,刘新华、张爱玲等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分类原则及基本安全要求研究,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二,20172017HNJ29R-02,赵善桂、刘新华等

  缺乏受纳水体区域液态流出物转气排放研究,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一,20152015HNJ43R-01,刘新华、张爱玲等

  《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修订,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一,20132013HNJ24R-01,刘新华、张爱玲等

  我国工业固体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及综合利用评价,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二,199494-3-243-2,李瑞香、刘新华等

  全国燃煤电厂放射性气载流出物所致居民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二,199393-3-235-2,李瑞香、刘新华等

  核潜艇一回路水中放射性核素跟踪分析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科技进步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四,1992H923081D,李瑞香等

  我国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和燃煤电厂气载流出物的辐射影响,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三,199090-3-195-3,李瑞香等

  反符合屏蔽低本底Ge(Li) ϒ谱仪研制和应用,核工业部科技进步奖,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三,198686-3-312-3,宋绍仪等

  代表性论文

  Liu Xinhua etc.,Characteristic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solid radioactive waste from the front-end of Uranium fuel cycle,Health Physics,2015,109(3),CSI

  刘新华等,压水堆核电厂正常运行裂变产物源项框架体系研究,辐射防护,2015,353

  刘新华等,核与辐射设施流出物放射性解控排放,核安全,2013,增刊

  刘新华等,对放射性废物分类管理的几点思考,辐射防护,2013.33(5

  刘新华等,内陆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近零排放的概念和措施,辐射防护,2012.32(3)

  刘新华等,对人为活动引起的天然放射性明显增加设施辐射监管技术体系的几点建议,辐射防护,2011.31(6)

  代表性专著

  核电厂一回路源项和排放源项,刘新华主编,2019,科学出版社

  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概论,刘新华主编,2015,科学出版社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实用指南,刘新华主编,2015,科学出版社

  软件著作

  

  主要技术业绩贡献

  刘新华同志是二级研究员,第二届国家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致力于解决我国核设施辐射环境影响和放射性废物管理中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在放射性废物管理、核燃料循环安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和核事故应急等领域卓有建树,在着力解决核与辐射安全和辐射环境问题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主持了几百项核与辐射设施的技术审评,主持了20多项国家重大专项和环保公益项目等科研项目,编制了10多项法规标准,主编了3本学术专著,发表了50多篇论文,获得中国科协“2019年十佳调研报告”,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11项。

  一、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提出制定放射性废物管理法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指出“我们不断完善核安全国家法律框架”。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生产、核能开发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范围广、数量大,环境安全风险严峻。刘新华同志致力于推动放射性废物管理法的制定,主持放射性废物管理法立法研究等多项放射性废物管理政策研究,策划和参与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咨询课题,探索和解决了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完成了《放射性废物管理法》研究稿和几十份专题论证报告,向国家和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制定我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法》的建议”等立法、机制和体制方面的多篇建议,获得批示。《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调研报告》被中国科协评为“2019年十佳调研报告”。

  二、         胸怀大局,脚踏实地,制定法规标准

  依法治国是我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刘新华同志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编制,主持了生态环境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放射性废物分类》公告、生态环境部《核燃料循环设施分类原则与基本安全要求》公告、生态环境部《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要求(试行)》公告、《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GB14587-2011)、《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2019)等10多项法规和标准的编制,并作为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和核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审查了大量的法规标准,为我国民用和军工核与辐射设施的依法安全监管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         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为减少核电厂放射性废物产生,实现放射性核素近零排放,科学评估环境影响,刘新华同志主持了系列重大课题研究。主持核电厂放射性废物源项研究,统一了我国核电厂一回路源项和气态、液态流出物排放源项体系、模式和参数,科学地给出了我国核电厂正常运行产生和排放的放射性核素种类、浓度和总量。主持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排放技术要求研究,开创性地制定了液态流出物排放浓度限值。主持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放射性近零排放技术研究,列入中国环境学会"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主持核电厂液态流出物转气态流出物排放研究,探索了一条液态流出物零排放的技术路线,为我国缺水地区建设核电厂提供了可能。此外,刘新华同志还主持并推进核电厂等核设施便于退役设计和运行管理研究,为有效减低了核设施未来退役的安全风险和经济代价提供技术基础和监管基础;主持乏燃料后处理设施安全审评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技术基础;主持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研究和经验反馈研究,将概率安全分析方法引入核燃料循环事故分析中,提高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事故分析水平;作为技术负责人,国际上首次编制了重水堆核电厂应急行动水平,为应急计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技术基础;作为我国核事故应急航空监测开创者之一,建立了我国核事故应急航空测量方法,提高了我国核事故应急快速监测技术水平。

  四、         常备不懈,身先士卒,全面参与核事故应急响应和大型活动安保

  1986年,负责切尔若贝利核事故我国应急样品监测、数据分析和统计,编写报送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家报告,评价对我国的辐射影响。作为环保部核试验应急监测专家组副组长,全面参与历次周边国家核试验和日本福岛核事故应急监测工作,为国家决策提供建议,为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起草文稿。2006年在朝鲜第一次核试验期间,陪同原国家核安全局李干杰局长到中朝边界靠前指挥,制订监测计划,审核监测数据,圆满完成了应急监测任务。1999年,日本发生JCO核临界事故后,负责跟踪和评价,向中央提出建议,并开展事故教训研究,提高了我国核临界安全水平。作为北京奥运安保专家组成员和北京市反恐怖专家组成员,全面参与北京奥运会、93阅兵、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各次北京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确保了北京大型活动的安全。

  五、         严慎细实,勇于担当,做好核与辐射安全卫士

  负责我国第首座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首座大型商用后处理厂、首座乏燃料干式贮存设施、首次乏燃料运输活动等全面技术支持工作,并主持相关安全研究,确保了我国乏燃料安全。20012010年,负责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环评工作,建立和完善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审评的技术方法,规范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领导或具体负责了我国军工和民用核与辐射设施环境影响报告书审评,确保了我国辐射环境安全。

  【教学工作】

  /博士生课程:

  学术讲座

  【社会工作】

  国家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放射性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核工业清洁生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核学会核安全分会核燃料循环安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放射性废物管理与退役分会,副理事长

  应急管理部灭火救援,专家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核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

  核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辐射防护》杂志,编委

  【荣誉奖励】

  2020年,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6年,入选“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

  2014年,获得中国环境学会“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