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凤英.png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院 > 师资队伍 > 环境科学 > 硕士生导师

张凤英*

【基本信息】

姓名:张凤英

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健康

电话:010-84943245

Emailzhangfy@cnemc.cn

【个人履历】

教育经历

2008.092011.07,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科学,博士

2005.092008.07,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环境科学,硕士

2001.092005.07,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

2011.7— 至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6.11.6—2016.11.19        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18.7.8—2018.7.22          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访问学者

2019.8.26—2019.9.8          荷兰Maastricht University,访问学者

【科学研究】

连续多年从事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相关的工作与研究。在环境健康方面,尤其是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空气污染人群健康影响的建模与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具备较强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基础与工作经验,主持或参与编写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报告500余份,多份材料被生态环境部、国办、中办等采纳,为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组织研发空气质量发布APP”4.0版本;其他研究成果还包括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研究、环境质量时空特征信息挖掘等。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40余项。已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检索50余篇。主持或参加编写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等专著50余本。

【学术兼职】

担任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数据中心(DINRAC)国家联络员,中国地理学会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数据标准与信息共享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期刊编委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博士研究生实践导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导师,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tmospheric Environment》等多个期刊审稿人。

【代表性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深圳市空气污染物与人群死亡时空关联性研究”   

2.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气污染全组分暴露测量技术专题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尺度生态质量与生态服务评估大数据智能挖掘技术和关键参数网格化平台建设应用示范

专题     

5. 生态环境部项目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与实施”   

6. 生态环境部项目黄河生态保护质量

7. 生态环境部项目环境监测与信息发布

8.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过敏性鼻炎与花粉、空气污 染物的关联性研究

9.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京津超大城市区环境变化-健康风险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ants in the Bohai Rim in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3, 153(10). 通讯

2.  Adverse short-term effects of ozone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ies modified by season and temperature: a time-series study.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2023, 11:1182337. 通讯

3.  Clean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and its impact on water quality: A case study of Northeast 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3, 411(2):137323. 通讯

4.  Long-term study of monitoring history and change trend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China. Water, 2022, 14(13): 2134. 1

5.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fluoride in surface water in the Tibetan Plateau. Exposure and health. 2022, 15:281-297. 通讯

6.  Composition and sourc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during the heating season. Chemosphere, 2022, 291 Part 1: 132779. 通讯

7.  Acute effects of ambient nitrogen oxides and interactions with temperature on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Shenzhen, China. Chemosphere, 2022, 287:132255. 通讯

8.  Monitoring history and change trends of ambient air quality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four decad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0, 260:110031. 通讯

9.  Diabetes mortality burden attributable to short-term effect of PM10 in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0, 27:18784-18792. 1

10. The lag effects and seasonal differences of air pollutants on allergic rhinitis in Beijing.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3, 442:172-176. 1

11.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outpatient visits for allergic rhinitis and pollen levels in Beijing.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17-418:39-44. 1

12.  Time-series studies on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outpatient visits for allergic rhinitis in Beijing,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1, 409:2486-2492. 1

【代表性著作】

1.  2021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3.  编委

2.  2016—2020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2编委

3.  2021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2编委

4.  2022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3编委

5.  2019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20.  编委

6. 中国化工行业污泥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研究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9. 编委

7.  2018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9.  编委

8.  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8.  编委

9.  辉煌40载:中国环境监测成就与展望,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8.  编委

10. 2017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8.  编委

11. 2016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7.  编委

12. 2014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5.  编委

13. 2013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4.  编委

14. 2012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编委

15. 2011中国环境质量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编委

【专利及软著】

1.  一种环保湿式旋风除尘设置,专利号 ZL 2017 21325704.1

2.  城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V1.0

3.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模型系统V1.0(排名第2

4.  水环境质量综合模型系统V1.0(排名第6

5.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V1.0(排名第6

6.  环境质量分析评价系统V1.0(排名第4

7.  生态环境分析报告自动生成系统V1.0(排名第8

8.  空气质量发布APP(iOS)1.1.2(排名第2

9.  空气质量发布APP(Android)1.1.2(排名第2

10. 空气质量发布APP(iOS)软件V2.0(排名第5

11. 空气质量发布APP安卓版软件V2.0(排名第2

12. 空气质量发布APP(iOS)软件V3.0(排名第6

13. 空气质量发布APP安卓版软件V3.0(排名第1

14. 空气质量发布APP(iOS)软件V4.0(排名第1

15. 空气质量发布APP安卓版软件V4.0(排名第2

16. 信息化项目档案管理系统V1.0(排名第3

17. 信息系统运维监控系统V1.0(排名第7

18. 信息化项目协同管理系统(排名第5

【教学工作】

2011年至今,通过联合培养,共指导3名博士、12名硕士和2名本科生进行论文开题、基础研究及论文撰写。